新年伊始,海南三亚第三届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举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所首席科学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农作物种子分子指纹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首席专家赵久然在《我国玉米种业动态及发展趋势》的演讲中如是说。
从事玉米育种超过30年,赵久然每一年都追着季节从北到南,只为培育一粒好种子,提升种质品质。他带领团队先后选育出“京科968”“京农科728”“京科糯2000”等优质玉米新品种数百个,通过国家审定,并得到大面积推广。
赵久然的办公室,有着浓厚的玉米氛围。一进门的桌上就堆满玉米棒子,都是他培育的玉米良种结出果穗样品。在外人眼中,这些玉米都长得差不多,但在赵久然看来,它们每一根都不一样,有各自的“性格脾气”,有自己的适宜区域。他时常仔细端详它们,每天研究它们,越来越痴迷,“甚至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