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新疆甜菜种子丸粒化加工现场观摩会在玛纳斯县召开,县委常委樊卫强参加观摩。
会上,来自全国糖料产业技术研究一线的岗站专家、科研人员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我国首条纯国产化、国内最先进的甜菜种子丸粒化加工生产线正式开机,这标志着新疆甜菜糖料产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糖料专家指导组组长张跃彬说:“通过我们科技人员长期努力攻关,终于在玛纳斯县建立起了第一条甜菜种粒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实现了我国甜菜种子国产化从‘0’到‘1’的突破,从实验示范到产业化生产突破,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加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为中国甜菜产业,特别是新疆甜菜产业提供更多更好的种子,为新疆甜菜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目前,我国甜菜生产中95%以上的种子为国外品种,种子市场已被国外品种垄断,甜菜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已成为国产自育品种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专家及新疆甜菜研究团队成立了种子健康与丸粒化加工创新团队,从2016 年开始进行丸粒化加工技术研究。现在,新疆科技团队已经筛选出了合适的种子磨光、精选机械和丸粒化种子加工、烘干等设备,利用生物技术手段,针对种子健康及土传病害,形成了甜菜丸衣种配方,成功研发出甜菜种子丸粒化加工工艺技术,在玛纳斯县建成国内最先进纯国产化设备的生产线,生产出的国产自育甜菜丸衣种,发芽率达96%以上,并采取“科研单位+企业+种植基地”模式,与多家新疆本地公司签订战略发展协议,实现了带药带肥下地、单粒精播。
中粮糖业甜菜糖部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孙剑说:“我们也是着重向农户介绍、引导国产品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丸粒化单粒种的实现,能为农户降低成本,每亩地大概能节约200元左右,通过丸粒化单粒种的推广,特别是我们国产品种丸粒化单粒种的推广,能为企业和农户降低成本。”
新疆甜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00万亩左右,年产量在40万吨之上。经过不懈努力,新疆科技团队今年又在甜菜种子丸粒化加工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为自育品种成功落地、解决甜菜产业“卡脖子”问题,实现国内自育单胚丸粒种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了加工技术保障,对提升我国甜菜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农业科学院玛纳斯农业实验站站长、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林明说:“现在我们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下一步工作就是研制种子丸粒化配方,提升种子发芽率以及种子质量。”